关于体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概论”课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学中要认真体现《决定》精神,主要涉及如下一些内容: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概论”课第十章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注意从理论的高度去把握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
2.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决定》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讲到我们做到了 “四个坚持”。接着,《决定》又指出: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八个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在“概论”课第十章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绩;另一方面又要同学生一起面对当前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注重分析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原因,认真学习和领会《决定》精神,从多方面提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对策。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内涵
《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又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在“概论”课第十章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内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4.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重要方针和重大举措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决定》指出,为了实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必须遵循以下5条重要方针: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五是坚持改革开放,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
《决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围绕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从6个方面做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举措: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第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第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第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第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在“概论”课第十章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理解和把握上述内容,把对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上来。
5.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义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和一个政党对文化的觉悟和觉醒,表现在对文化地位的认识以及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文化发展繁荣实践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发展和文化共享中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概论”第十章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培养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高度,去认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并从青年与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关系的角度,去认识当代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中的历史责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任课教师在使用本教材特别是在课堂讲授时应灵活对待,并非有文必讲,而是重在帮助学生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增强关注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兴趣,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